怀远书院以“怀才抱德·远见卓识”的发展理念作为院训,继古学文化之精,创时代需求之新。北京名士诗书画院联合政府、金融机构、经济界知名人士共同发起,是践行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艺术建设、中国城乡文化振兴、中国书画人才培养的的新型书院。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融合了新时代文化与金融属性,具有综合性与智库概念的新书院,业务指导单位是北京名士诗书画院,怀远书院院长由北京名士诗书画院理事会常务理事担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近五年来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作出了如下高度凝练与概括性总结,“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报告还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进一步表明,我们把文化自信提到新的高度是非常必要的。
文化自信是在国家、民族、政党和个人进行深入反思自身文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基础上,对自身文化的肯定、认同以及面对外来文化时所持有的理性态度。在新时代,提出文化自信,既顺应时代要求,符合中国的发展。新时代文化自信源自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厚积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要实现新时代文化自信,就要从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克服文化认同危机,为世界文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等多个方面作出努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升,这些变化都对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文化自信,并将文化自信阐述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党的十九大正式确立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兴盛”。因此,怀远书院的历史使命除了弘扬国学与新时代文化,还要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中国文化事业的关注和投资,我们要充分地理解和把握文化自信的内涵、源泉和实现途径,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怀远书院深刻的认识到全球化不只是经济的全球化,还包括文化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不是发生在某个单独的、孤立的层面,而是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每个层面、每个角落、每个细节,任何国家、民族和个人无一不被影响。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自我”与“他者”毫无保留地直面。不同文化的“相遇”,给民族和个人的“自我认知”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在全球化之前,一国文化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生成和发展,总体上具有同一性和稳定性,没有本质上的冲突。对这个国家的民族和个人而言,文化就是一种先天习得的环境,人们对文化几乎不会产生怀疑。
全球化带来了“他者”文化之后,就有了新变化和不确定性。这就对民族和个人的文化认同提出了挑战。至此,文化不再只是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精神支撑的“工具”或“动力”,而成为区分“自我”和“他者”,构成民族本质的“精神品质”和“内在价值”的价值,也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基因”。同志们,同仁们,朋友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让我们与怀远书院携手共进,致力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