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朋友们:
您们好!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的转变为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说,“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学校教育、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哲学社会科学、文艺创作、文化产业等领域均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但是,文化的发展要达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真正实现文化自信,还需要下大力气。
我们的民族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时期,也曾经历过深刻的苦难,复兴是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梦,而现在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终将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要重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民族的复兴不仅要有丰富的物质财富,还要有丰富的精神财富,两者要均衡、协调、全面地发展。相对于经济而言,文化往往更稳定且不易改变,因此,当经济快速发展时,文化往往会出现相对“滞后”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就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向共同努力,二者缺一不可。一个国家只有真正实现了复兴才能实现自信,一个国家只有实现了文化复兴才能实现文化自信。文化的复兴能够使民族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对本民族的文化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肯定和认同,从而加深文化自信。
我们看到,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还需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实现新时代文化自信创造条件。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一的经济实力的竞争,而是综合了政治、文化等诸多要素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中,文化的力量更为持久、更为深刻,因而成为核心竞争力。“我们需要将文化视为现代文明和当前形势下全面而直接的聚焦点。”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既为新时代文化自信提供了史无前例的机遇,同时也给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中国呈现给世界的是一个有深厚历史底蕴、灿烂优秀的文化、山川秀美、人民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国形象,同时秉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公平正义、为人类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怀远书院是北京名士诗书画院联合政府、金融机构、经济界知名人士共同发起,是践行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建设的综合性书院。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不断涌入中国,例如,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它们不断冲击着中国文化,严重影响着我国文化的发展,干扰着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特别是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政府,认为中国的发展是一种扩张、是威胁,鼓吹“中国霸权主义”“中国威胁说”,还有一些外国舆论质疑中国社会的性质,认为中国是“资本社会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诋毁中国的国际形象。诸如此类的言论,一方面表明中国崛起给其他国家、政府造成了压力;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在话语权方面还处于被动应对的阶段。“
我们应该看到,在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总体格局中,中国文化还并未处于强势地位,仍然面临着诸多发展难题。”这些难题体现了我们的文化意识形态还没有真正深入中心、占据中心,在国际社会之中还没有能够真正掌握话语权,因此,需要我们在文化自信的力量支撑下,通过不断努力来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应该认识到国际势力对我们文化内部的冲击和外部的挑战,故此,怀远书院将以“怀才抱德·远见卓识”为院训,以继古圣贤之精神,弘扬儒学文化为使命,以开拓创新之精神,推动社会资金关注和投资中国文化产业,以此加快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立一套自己的话语体系,让国际社会听到更多中国声音,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院长:刘 利
二〇二二年四月十九日